今年迎来学校100周年华诞,学校将组织开展系列庆祝活动,抚今追昔,共襄盛事。为展示学校深厚文化底蕴,积极营造热烈喜庆氛围,本微信平台将推出“百年风华茂  弦歌颂辉煌”专题栏目,追忆校史上的那些事、那些人和深深烙在一代代盐中人心中的岁月印迹。该专题分为“香鱼轶事”“红色血脉”“砥砺前行”“英才辈出”“凤凰涅槃”“风正扬帆”等多个子栏目,欢迎历届校友、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提供相关资料素材

 

香鱼书院

 

改建盐山高等学堂始末

 

贾佩卿在1903年将香鱼书院改建为盐山县高等学堂,先后由何之镕、刘传厚、刘金铠、张穆熙、米逢吉、徐致诚、刘传慈、何心源、杨之琦等任堂长,堂长即校长,学堂之初也与往日的书院无殊。

 

1923年,时任校长杨之琦,字洁堂,鉴于本县没有中学,富裕家庭的子女还能去到城市上学,一般家庭学生则无法深造,遂提议酝酿建立中学。得到董事会同意,学堂当年即招收第一批学生14人,附设了初中班。随后盐山高等学堂更名盐山县立初级中学,小学成为附设,此为盐山中学创建之始。在高等学堂阶段,校长与教师皆为当时知名人士,资历颇深。

与周恩来总理有着师生情谊的盐山高等学堂第四任校长——张穆熙

张穆熙(1878-1934),字皞如(后亦有人称其皋如),现孟村回族自治县大许孝子村人。清末应童子试中秀才。青年时代,受戊戌变法影响,关心国事,追求进步,颇富正义感。当时在保定求学时,即以“读书救国、学以致用”为奋斗目标,读书刻苦,博学多识。见清王朝日趋没落,顽固派极力镇压维新势力,愤世伤时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公元1907年),离校返回原籍,创办盐山县“劝学所”,自任所长,同时主持盐山高等学堂工作。

 

之后,张穆熙又同流潭村高和轩共同创建“尚实学堂”(后改公立,称盐山县公立第一高等学校)。由于他治校有方,办学成绩斐然,在本县民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。1916年,他在36岁时,当选为直隶省第一届议会的参议员,并经保定大学美籍英语教授麦加利推荐,受张伯苓之聘到天津南开中学任教。青年时代的周恩来亦在此就学,跟从张穆熙先生学习国文课程,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。1916年10月,南开校刊《敬业》第五期发表了张穆熙《伤时事》诗一首,担任该刊主编的周恩来亦在《敬业》同期上,以“飞飞”为笔名和诗七绝一首《次皋如夫子伤时事原韵》。

 

张穆熙《伤时事》原文:

 

九月二十八日阅报,见徐州会盟祸已近眉睫,政府犹用敷衍主义,中国命运已断送于数人之手矣,不禁掷书流涕,遂成口号:

 

太平希望付烟云,

 

误国人才何足云?

 

孤客天涯空涕泪,

 

伤心最怕读新闻。

 

周恩来和诗其文:

 

茫茫大陆起风云,

 

举国昏沉岂足云?

 

最是伤心秋未到,

 

虫声唧唧不堪闻!

 

由南开学校师生运营刊物《南开思潮》第二期的(1918年6月) “文苑”栏中还有皞如(张穆熙)的《送王朴山游学日本序》一篇,张穆熙告诫即将留学日本的南开学子:“日本以三岛雄踞东亚,观我九万里舆图,为可攫得之物;视我四万万同胞,如入无人之境。是其君臣上下,处心积虑,必有异焉者。其政治教育风俗,必有驾我而上者。夫人之求学也,贵能求人之所长,以补我之所短。知一人之长短易,知一国之长短难。求学而不攻其难,不如不求。已学而不能救国,等于无学。” (王朴山与周恩来为南开中学挚友,两人先后留学日本。)这篇寄语,情深意切,百年之前的文字,现在读来也依然发人深省。

 

张皞如与学生合影(后排左二为周恩来)

“五四”运动爆发,天津数名学生领袖被捕,南开学生代表周恩来亦在其中。张穆熙得知后,义愤填膺,联合进步人士,发电告、撒传单,多方呼吁营救,并鼓励学生坚持斗争。友人担心他的安全,劝其暂离天津,他义正辞严地说:“只要国耻能雪,正义得伸,代表得救,我个人遭不测,在所不惜!”

 

张穆熙献身学业,对文史、哲学的研究亦有一定造诣,《二十四史》、《资政通鉴》等史书无不披览;另写过不少对历史人物、事件的专论文章,1920年写成《王阳明》一书。1923年,被邀任《华北日报》主笔,经常发表讴歌孙中山先生革命业绩的文章,后汇集为《心声集》。

 

张穆熙被选为直隶省第一届议会议员后,在议会中仗义执言,不畏权贵。1923年,因反对曹锟贿选总统,被议会除名。1924年,曹锟下台,张穆熙恢复议席,任议会秘书长。

 

1924年,张穆熙被擢升为南开大学教授,同时兼天津女师课,邓颖超,鲁迅夫人许广平,周恩来入党介绍人刘清杨等都曾是他的学生。

 

1925年,张穆熙一度从政,任永年县长,后又充任天津特二区警务主任,但不久辞职。任职虽短,却廉洁奉公,颇具政声。

 

1934年,任安徽省财政厅秘书长。不久,面部患毒疖症,医治无效,与世长辞。